西双版纳

人蝗大战持续升级普洱近12万亩土地受灾

发布时间:2021-2-26 14:00:13   点击数:

此前,小掌曾报道蝗虫由老挝北上袭击云南(此前报道→铺天盖地!老挝蝗灾已蔓延至普洱活动区域近10万亩!网友:能炸了吃吗?)

近日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局部区域也发生蝗灾

西双版纳勐腊县发生黄脊竹蝗灾害

记者从勐腊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7月10日,勐腊县累计发生黄脊竹蝗灾害面积亩,其中农地亩,林地亩,主要发生区域为勐腊县勐伴镇、瑶区乡、易武镇。

截至10日,勐腊县开展防治防控面积累计亩,无人机飞防作业累计6架次。目前西双版纳州已经成立了黄脊竹蝗灾害防治指挥部,对黄脊竹蝗防治工作安排了专项资金,开展了技术培训,三县市所有边境乡镇都已安排了防蝗观测点。

据了解,6月29日,勐腊县勐伴镇回落村委会回龙小组玉米地发现黄脊竹蝗,勐腊县农业农村局接到勐伴镇电话报告后,派出技术人员及时到现场查看。经过调查发现,勐伴镇的黄脊竹蝗是由去年老挝迁飞过来的成虫产卵孵化而成,为境内虫源,主要危害对象为竹子、芭蕉、粽叶芦等植物。勐腊县农业农村局接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赴勐伴镇开展防治指导。

此外,7月10日下午17:30,在勐腊县易武镇与江城县整董镇接壤的大龙山、蚕豆田监测到少量黄脊竹蝗迁飞入境,具体面积正在核实中。

目前,西双版纳州已经成立黄脊竹蝗灾害防治指挥部,对黄脊竹蝗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安排了专项资金,开展了技术培训,三县市所有边境乡镇都已安排了防蝗观测点。

蝗虫入侵普洱近12万亩土地

灭完了又飞来

7月15日,记者从普洱市黄脊竹蝗灾害防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7月12日,普洱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亩。目前,黄脊竹蝗正向普洱周边县(区)扩散,普洱市正严防黄脊竹蝗传入农田,确保农作物不受损失。

据介绍,6月28日,普洱市江城县首次发现有黄脊竹蝗从老挝迁飞入境,主要涉及曲水、康平和勐烈3镇。

截至7月12日,黄脊竹蝗发生地涉及江城、宁洱、墨江3个县、8个乡(镇),累计发生面积亩,其中涉及林地亩、农地亩;轻度亩、中度亩、重度亩。主要危害竹子、芭蕉、粽叶芦和少量的玉米。

为有效控制江城县黄脊竹蝗灾害蔓延势头,普洱市林草局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治要求,采取打头堵源的防治策略,全面开展虫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地组织人员上山打药灭蝗

有些地方刚消灭完

过两天又出现

↓↓↓

普洱市县林草系统充分发挥无人机“飞防”机动、高效、精准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飞防”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粮食作物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农民保产增收。

截至7月12日,云南省、普洱市两级共安排防控应急资金万元,贮备药物36吨,调集21台无人机,累计开展飞防作业架次,投入地面喷雾机械台套,防治面积亩。普洱全市出动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队、边境巡护员等人次。目前,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危害程度明显减轻,总体防治效果较为明显,防治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开展。

专家研判,此次蝗情是由当地种群与外迁种群双重叠加而成。黄脊竹蝗在云南本地已早有定殖。

目前

境外黄脊竹蝗呈持续迁飞入境态势

且向周边县(区)扩散

目前普洱正加大监测力度,争取把入境蝗虫消灭在边境一线。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

黄脊竹蝗在云南普洱、版纳等地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4月中旬至5月底孵化,6月下旬为盛孵期。1~2龄跳蝻多集中取食小竹及禾本科杂草,2龄初开始上大竹,3龄以后全部上大竹,上大竹后起初集中梢端取食,后逐渐分散。当集中取食竹梢时,竹梢呈现枯黄色。跳蝻期约2个月,跳蝻经5次蜕皮为成虫。跳蝻和成虫喜群集,并具嗜好咸味和人尿的习性。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初为羽化盛期,成虫取食后约20d交尾产卵。跳蝻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约占竹蝗总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烈。7月中旬至8月为产卵盛期。成虫产卵期1~2个月,寿命50~80d。成虫在近交尾时常成群迁飞转移,使发生区域迅速扩大。交尾后不再迁移,选择向阳的山腰、杂草灌木较少、竹林较稀、土壤较疏松的地方聚集产卵。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政协报、云报客户端、西双版纳发布、西双版纳手机台、普洱林草、梨视频

编辑:李佳怡

审核:吴晨萍周晓雪

终审:李严

长期接受来稿,投稿邮箱:zscc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ijianpm.com/lyjq/237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