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交通 >> 这可能是大研古城保护得最好的民居了,没有
丽江大研古城的人们,不少人都知道阿六叔和他的祖宅。一直以来,丽江古城被人们称为“民居博物馆”,然而,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无休止的出租、改建和重建,能从商业开发大潮中涅槃的古建筑少之又少,而阿六叔的祖宅,从光绪元年的年到年,历经沧桑屹立不倒,至今仍保持着原貌。
阿六叔近影▲
丽江古城中的原住民已经日渐稀少,阿六叔却宁愿抱残守缺,唯一的收入来源是一天最多两桌的私家菜,一年到头算下来收入一二十万,勉强算是中产,但远远及不上将房屋出租每年过百万的巨额财产唾手可得,而阿六叔“不思悔改”,誓要将此身终老在古城,日复一日接待着被“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这块木牌吸引来的游客们,门票分文不取。
恒裕公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大门▲
一百四十一年的古宅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先去洗把脸,习惯了睡到自然醒。”此时是上午10点,阿六叔为接待人比平时早起了一会儿,穿着一身民族短褂,青布裤子加布鞋,对襟上略微带点褶,握手时微凉,大天井里穿堂风也微凉,院子一角的金桂树轻轻摇动,初入秋的古老纳西院落安静得似在世外,但走出大门就明明是一派热闹,游人三五行过,有人在旁边的早点摊问价格。
早晨10点刚起床的阿六叔眼神还有点蒙眬▲
半晌,阿六叔左手提着一个老式的红色保暖壶,右手拿着一块抹布回来,擦桌椅、沏茶。“见笑,见笑,习惯了这个时候起床,也习惯了早上起来擦擦这些古老的桌椅,人这一辈子就是活个习惯,要是忽然不做了,什么就都变了。”
擦完桌子,阿六叔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金桂飘香啊,这棵金桂树跟我年纪差不多大,是典型的高原本地树种,现在正开花,过几天就会谢,凋谢时和牡丹花败一样,风吹过便花落一地金灿灿。”
金桂飘香的院子▲
院子里的桌椅就摆在“四合五天井”的院子一角,但紧挨着的原本一处小天井的位置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被阿六叔的兄长建了水泥房,同一侧另一个小天井也被封了顶,大天井和另外两个小天井,保持原样。“那会儿我还小,不管事儿啊,家里人要把这个小天井建成水泥房,我也没有现在这种保护的概念。”阿六叔的祖宅其实是丽江大研古城最完好的,很可能没有之一,但阿六叔对于小天井当初被改建,仍是非常遗憾。
阿六叔和顾彼得用过的德国马灯▲
而这个院子里,除了音响和灯光是现代的东西,其他物件都是古色古香,顾彼得当年造访留下的德国马灯、因年代太久远而微有龟裂变形的窗棂、祖上用过的账本和银锭、孔夫子的牌位……
被纳西族同化的汉人
丽江古城其实是建筑和集市的集群,但没有城墙,也没有池,这和中国绝大多数古城都极为不同,据说是木土司认为“木字加框为困”。传言也许不尽可信,但丽江以纳西族为代表的开明和包容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这院子是我的曾祖父修建于年,当时他是丽江屈指可数的巨商,我家祖上从明朝中后期被木氏土司邀请来到丽江传播汉文化,传到我已经是第13代了。”阿六叔对祖先们的故事如数家珍,尤其是提到了家谱上的第6代先祖李廷俊,曾在乾隆年间纠集云南学子弹劾和珅科考弊案,“当时弹劾和珅就像十年前弹劾周永康是一个概念,不被杀死就不错了,李廷俊当时逃回丽江,杜绝入仕之心,一门心思在雪山书院教书。”
原先嵌在大门门楼上的三星图雕件▲
正是这位第6代先祖李廷俊,对于穷苦孩子们读书免收学费,中年以后在翻修雪山书院、修孔庙等活动中都出了不少力,而二百多年之后,阿六叔在丽江大研古城守着祖宅。“一个家族传了十几代到如今,血液里的东西是一直都在的。”住着最典型的丽江纳西族古老民居,性格里带着一些汉族读书人的耿倔,阿六叔说,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是“被纳西族同化的汉人”。
“大家都将老宅子租出去做客栈了”
“年丽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夜间出了大名,老丽江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这个城市的价值,特别是商业价值。”阿六叔说,当时一些人家先是将院子里腾出一些房间出租,后来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将房子整个租出去,自己搬离古城,“没几年间,商业开发如火如荼,一时间古城有了千年未见的热闹景象,但与此同时丽江也失去了很多。”
失去的是曾经不显珍贵的安静时光,钱多了起来,时间似乎也随着金贵了;失去的是与街坊邻居守望相助的情谊,陌生面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大研古城,而原住民纷纷搬进了筒子楼和现代化的商业住宅,从此回首旧日子恍如一梦,只有一些老人身离而心不离,每天傍晚步行几公里回到四方街跳跳舞,坐在台阶上聊聊天,年轻人们各自苦钱,或者过着忽然“潇洒”起来的生活。
然而,最令阿六叔痛心的,还不仅仅是街巷的容颜改变和风俗的变迁——随着无休止的开发、翻修、甚至拆了重建,一栋栋老房子消失再粉墨登场,古宅几乎荡然无存,“然而古宅被拆了重建之后还能叫古宅吗?当然不是!如果所有原住民都离开古城,古城还能叫做古城吗?人这一辈子就几十年,一栋木建筑围起的小院却可以矗立几百年,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守在这里。”
院内的金漆窗格▲
阿六叔的本名叫李君兴,他其实并不老,至少没到任何一个陌生人见到都得喊“叔”的份儿上,但丽江古城的人们都称出生于年的李君兴为“阿六叔”,一则是丽江风俗如此,二则阿六叔这二十年来做的事情,当得起被唤一个带敬意的“叔”字。
曾站在悬崖边,险些守不住古宅
阿六叔说,自己曾经站在悬崖边上,险些守不住古宅。因为房子不仅属于他一个人,21世纪初,随着家里的老人都不在了,阿六叔和哥哥对继续守住古宅还是租出去赚钱有些意见不统一。“哥哥对我已经不错了,前面几年都听从我的意见,没有坚持一定要出租房子,但眼看着别人家每年十几万、几十万的进账,谁都不会再情愿继续妥协下去。”
如果出租的话,阿六叔和家人们的生活在物质上当然会更好一点,但阿六叔担心出租之后不仅失去这一块地皮,还会失去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开发商纷至沓来,都是求租这房子来开客栈,当时我非常矛盾,如果租出去,可以预料的是必定将失去院子,或者说,院子一定会面目全非;但如果不租出去,兄弟之间不太愉快。”阿六叔最后的妥协是,只要有开发商同意不破坏院子本身,他可以让出几间屋子做客栈,但却一直遇不到愿意如此承诺的开发商。
最后是在隔壁开客栈的一个台湾组织拯救了煎熬之中的阿六叔,经过多次沟通,对方同意入股,但不破坏院子的任何一部分,在保护的基础上获得房租收入,而阿六叔通过经营“私房菜”来获得利润。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的流淌,阿六叔老宅的文化价值越来越高,目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有一个文化部的机构来丽江古城考察,我这个宅子是全丽江的古建筑中保存得最好的,将来他们还会给装上24小时监控的摄像头,哪怕宅子有几厘米的倾斜,也可以立即报警。”阿六叔说,这些年的努力算是没有白费。
宅子应该算是保住了,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阿六叔的“私房菜”曾经一桌难求,阿六嫂亲自下厨,阿六叔亲自端菜上桌,来自宝山石头城的火腿,当年先祖曾宴请徐霞客的“八十大肴”受到各地游客的好评和追捧,也有不少回头客,每天限两桌,一桌十人,每每供不应求,“前两年每年大约有个一二十万的盈利,虽然远远比不上租出去开客栈,但我已经非常满足了,但今年的情况非常不好,整个前半年都一直在倒贴钱。”(“八十大肴”系丽江纳西族传统菜,又称“三叠水”,分“小菜”和“大菜”。小菜即正餐前的开胃品,亦可作下酒菜,主要是酥、脆、香、甜的油炸品,“大菜”含荤菜、素菜,热菜,通常是碗中装煮、炖等汤汁食物,盘里则装爆炒各种热菜或冷盘凉拌。)
从没有城池的古城,到茶马古道塑造的以包容闻名的大集市,到年丽江古城得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肯定震后重建的成功,再到近年来的“艳遇之都”,丽江的形象,以大研古城为代表,屡经“重塑金身”的塑造。然而,顾彼得当年长期生活的地方,早已不再是旧时模样,那个距今70年前顾彼得笔下有区区几个“酒吧”、鸡犬之声相闻的小镇,已经发展为现在数千家酒吧和客栈林立、白天游人摩肩接踵、夜晚灯红酒绿的5A级景区。
中午,阿六叔走出院门送客人离开,他此时已经在短褂外披上了一件长衫,天上下着小雨,院门旁的照壁上有些泛潮,这座照壁上镌刻着“丽江保护第一人”朱良文的题词,其词曰“目前丽江古城中原汁、原味、原居民居住的传统民居已越来越少,这既是难免的事,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年,朱良文先生曾一纸《紧急呼吁》上书云南老省长丽江人和志强,使得丽江古城未遭拆迁破坏。)
“我要在有生之年守在古宅”
“古宅被拆了重建之后还能叫古宅吗?当然不是!如果所有原住民都离开古城,古城还能叫做古城吗?人这一辈子就几十年,一栋木建筑围起的小院却可以矗立几百年,我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守在这里。”
恒裕公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丽江大研古城五一街文生巷文/鱼腩君
部分图片摄影/车文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丽江原创]转载请告知并获得允许
主办: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丽江读本
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