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交通 >> 聚焦西双版纳云茶流通论坛西双版纳论道
聚焦西双版纳
云茶流通论坛西双版纳论道 同赏茶山美景 共议茶业大计
导 语
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台湾、四川、山西、广州等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著名茶人和茶文化协会负责人参加,旨在弘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推进茶业界交流合作、推动云茶产业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陈瑾何茜茜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参加“中华茶商西双版纳茶山行”活动云茶流通西双版纳论坛,共同领略茶山风采,感受普洱茶文化,商讨茶业大计。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台湾、四川、山西、广州等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著名茶人和茶文化协会负责人参加,旨在弘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推进茶业界交流合作、推动云茶产业发展壮大。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在主旨演讲中谈到:茶产业要发展,就必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只有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破解茶产业面临的难题,推进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茶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才能实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创新是驱动茶叶产业的重要动力,也是应对问题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茶叶产业发展急需摆脱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新动力,出路在于创新。
江用文指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茶业产业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调整茶叶产业发展思路,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围绕消费需求来进行生产的理念,矫正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拓展茶业新功能,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具体到对每个茶叶产区而言,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本地区生产的茶类和拳头产品。根据拳头产品的品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良种、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形成本地区茶叶产品稳定的风格,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而对每个茶叶企业来说,必须研究和应对市场变化,进行市场细分;根据自身的优势主动调整产品定位(品类、档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全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生产消费者买得起、质量好的茶叶。专注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整个茶产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谈到西双版纳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时,江用文认为:西双版纳是中国茶史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茶叶产业基础比较牢固。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茶产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扶持了大益、陈升号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迅速推动了一批普洱茶小产区的发展,比如勐海的老班章茶区、勐腊的易武茶区等,在全国茶产业市场都提高了知名度。
应该说,西双版纳茶区出产的普洱茶,在整个普洱茶市场里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品质在普洱茶市场里也是非常高的,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提升,特别是要处理好整个普洱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与普洱茶小产区、小种茶的关系。诚然,勐海的老班章茶区、勐腊的易武茶区等古树茶区形象的树立,使得西双版纳普洱茶在小产区品牌打造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整个西双版纳州普洱茶的定位和形象宣传上仍显力度不足。
西双版纳的古树茶资源虽然丰富,但古树茶面积比较小、产量规模小,在整个西双版纳茶区所占的比重也小,从这一点来讲,今后西双版纳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所以要扶持一批本土企业生产一些标准化的普洱茶产品推向市场,特别是加强普洱茶产品的快捷性、时尚性,创新出适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一些新产品,这是未来西双版纳普洱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刘勤晋 对于普洱茶创新与消费大众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研究普洱茶饮用安全问题的原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勤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品牌规模。云南普洱茶是近年来流行国内的一种传统后发酵茶,因其香高味醇,降脂痩身功效显著,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目前产品外型多为饼、砖、沱,携带、冲泡和饮用不便,进入国际市场阻力更大;加之市场盲目炒作小产区、山头茶,云南茶产业存在面积大、产量大、知名品牌少、公共品牌影响力小的小、弱、散、乱现状。
展望未来,面对国内外年轻消费者及女性茶客成为市场主力的新情势,创新制法、简化包装的新型普洱茶产品,替代传统普洱茶进入快销市场是否可行?应该说,新型普洱茶作为适应大众消费的品质和价格之快销品,在充斥印、斯红茶的国际茶饮市场方面,仍然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热潮而兴起的,以袋泡茶为代表的国内普洱茶快销品市场却是不温不火,其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诚信意识不强。
刘勤晋介绍,袋泡茶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普及,市场占有率大约在60%至90%左右,但我国袋泡茶却没有发展起来,市场占有率只有2%。原因在于许多袋泡茶用的茶叶原料均是低档茶甚至是等外品,这导致消费者产生一种国内袋泡茶质量低的错误消费认知。针对这一问题,普洱茶企业可以大胆创新,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对传统普洱茶工艺及造型进行改进,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创新生产工艺,设计、拼配不同口味的新型普洱茶,再通过“一带一路”输出,重振华茶在全世界的声望。
陈勋儒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同样谈到了如何处理好小区域茶与云茶大产业的关系。陈勋儒说,当前,在整个茶产业产能过剩的经济环境下与云南省茶叶企业小、散、乱、弱的实际矛盾显得更加突出,这既是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机遇,迫使我们考虑在当前整个经济环境下要怎么样转型升级、怎么样提质增效、怎么样创新发展?思路对了就可以做大做强。
首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古树茶、名山茶与台地茶的关系,处理好山头茶、小区域茶与云茶大产业的关系。一个产业的发展基础是大众消费群体,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高端消费是塔尖,没有基础,塔尖即无立足之地。
其次,茶叶企业一定要重视品牌建设。现在,云茶产业的商标无数,但是没有品牌。作为云南的公共品牌——“云南普洱茶”在普洱茶产品包装上都没有看到,有的只是企业自己注册的商标,这个问题值得大家重视。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将成立一个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和传统加工工艺的标识的第三方机构,让“云南普洱茶”这个公共品牌真正赢得消费者信任,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云南茶产业必须以台地茶为主板,古树茶、山头茶、小区域茶为特色,实现协同发展;云南的茶叶必须以普洱茶和滇红为主板,其他茶类协调发展;云茶必须打好生态环保这张金牌子,强化有机绿色栽培,突破质量安全屏障。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监制:曾崇明
主编:岩温香
编辑:岩罕叫
马亚姗
商务合作
联合发布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报社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外宣办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西双版纳报社
联合出品
点开图片识别图中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