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交通 >> 坐骨神经痛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还可能是
临床中,与坐骨神经有关的典型症状大部分都与臀部肌肉有关,主要是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综合症是坐骨神经的常见症状,但梨状肌与其他几块肌肉很难鉴别,那么如何进行梨状肌的鉴别诊断?
01梨状肌的解剖解剖
梨状肌起于骶骨前孔边缘。附着于第1至4骶前孔分为三个部分。穿坐骨大孔后以一个圆形肌腱附着在股骨大转子上。
功能
梨状肌在髋关节屈曲小于90°的时候,是处于主要外旋肌。当髋关节屈曲大于90°,处于主要内旋肌。髋关节屈曲等于90°的时候,是处于主要外展肌,并且稳定髋关节。
02梨状肌的触诊梨状肌,起于骶椎骶前孔的两侧,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在触诊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骨性标志来进行梨状肌的定位。
股骨大转子尖端:
俯卧位,屈膝,股骨内外旋,将手放在髂嵴最高点往下约一掌宽处,坚硬的股骨大转子会在手下滚动,往上触到它的顶端即为股骨大转子尖端。
髂后上嵴下端:
方法1:腰窝往下往外约2公分,环形触诊,坚硬的骨性凸起。
方法2:在腰窝不明显或找不到腰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横向触诊的方式。沿着髂嵴骨面滑动。当指腹从弧形的髂嵴骨面触到平坦倾斜的区域时,就是骶骨边缘,再用大拇指指腹往内上方推,感受到骨性突起,就是髂后上棘的下端。
骶骨角
中指指腹沿着骶骨正中嵴往下滑行,滑到末端骶尾关节的一小块较为平坦的区域,即骶管裂孔处,骶管裂孔两边可触及两个小小的骨性凸起,就是骶骨角。
梨状肌下缘
髂后上嵴下端与骶骨角连线取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点,该点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
梨状肌上缘
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
03腰痛处理中不能忽视的梨状肌梨状肌是臀部深部肌肉,而坐骨神经是由梨状肌下孔出来至臀部。当梨状肌过度紧张时,会对坐骨神经产生压迫,从而产生下腰部、臀部以及大腿后侧痛。
梨状肌受损会导致大腿后侧牵拉感以及后侧疼痛。引起的牵涉痛可放射至骶髂关节区域,并向半边臀部放射(所以患者是不能患侧卧位的)。最终涉及后侧髋关节区及大腿后侧2/3。
因为其梨状肌解剖位置,当其损伤或者充血变大时,会引起许多由神经卡压综合征造成的疼痛。坐骨大孔边缘的肌肉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神经卡压的症状。
04治疗方式01对梨状肌进行压揉对梨状肌进行起止点压揉,并且也可以在对梨状肌拉伸的状态下压揉。
02梨状肌动态牵拉起始姿势直立位,将一侧腿抬起并将大腿外旋,同时用双手抓住脚踝拉向上方(小腿接近水平,脚跟在对侧髋骨处),保持1秒后缓慢还原至起始位置,换另一侧,每侧6次,共12次。
03拉伸梨状肌病人仰卧,治疗侧的髋部和膝部屈曲,治疗师一手抓住膝盖,并尽可能的屈曲髋关节,并外旋45到60度,用前臂贴着小腿并将小腿摆在内收位置,稍微下压以防止髋部抬起;另一手放在肌肉终点处往肌腹方向来拉伸梨状肌。
04梨状肌的放松可以使用泡沫轴自己放松,也可以找其他人帮助放松。滚泡沫轴时,速度尽量缓慢,范围要尽量大,找到痛点后压在痛点保持,直到疼痛减轻,肌肉放松。
内收肌拉伸。增加内收肌柔韧性可以缓解梨状肌压力,使其不会紧张挛缩。动作如下图所示。做拉伸时缓慢牵拉,慢慢拉到内收肌群有强烈牵拉感,保持15秒左右,5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