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指南 >> 美丽西双版纳躲进雨林宁静的美丽曼
澜沧江浊浪翻滚,犹如一个入乡随俗的游子,在流入异域之后,被称作湄公河。车行澜沧江畔,空气中飘荡着湿漉漉的气息。大自然的无形之笔将版纳这片土地涂抹成了绿色。国道旁,橡胶林笔挺,犹如队列整齐的卫兵,日夜守卫着这个天然氧吧。凤尾竹婆娑,犹如美丽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摩着澜沧江这条即将远行的汉子。在版纳潮湿的绿色世界中,人的心情总是由最初的震撼一点点地宁静下来,宁静到如同这千百年来静默的大地,才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通。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曼旦的村庄。
清晨第一缕晨曦刚刺破天边的云彩,西双版纳勐腊县勐腊镇曼旦村周围山包上已经云蒸霞蔚。曼旦村处于澜沧江流域,在西双版纳的南端,是典型的热带河谷气候。大清早,热带雨林气候带来的湿热已渐显端倪。我们进入曼旦,眼前的一切都使我们受到震撼:深绿色的植物、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风景……
黄昏将近,人们从村外劳作归来。眼下正是收获橡胶和砂仁的季节。时而有人骑着摩托车从村外飞驰而至,或者身上背负着装有砂仁的口袋,或者腰间别着劈刀。一脸的幸福,一脸的满足。
沿着寺旁的小路向东,走上田间小路。沿途的含羞草浪漫地将小路一分为二,夕阳斜挂在身后的山间。这样的田间小道,适合两人携手而行。
也许是感觉上的一瞬间,也许很久远,夕阳坠下,晚霞满天。顺村西而下的小河里,男人们仍不倦地撒着渔网,一下一下,也许一无所获,也许男人们并非真心捕鱼,只是在洗去一天的劳顿。
顺流而下不足一百米的地方,那里是女人们洗衣的地方。霞光在小河里流动,洗衣的女人长发垂至水面,面前光洁的鹅卵石上,铺开了家人或自己的衣物,木杵声响起,傣家女人的日子在水声和笑声中静静流淌。
夜幕像网似地静静拉开,稻田里蛙声四起。月亮偷偷探出山头,风吹凤尾竹的沙沙声传到耳畔。仿佛能够看见某个曼妙的傣家女子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在这样的夜晚,雾霭笼罩山间,不经意地隔断了人的视线。小木屋下的柚子树枝上,萤火虫飞舞,置身这样的场景,旅人的疲惫不复存在。空间仿佛变得不真实,而时间好像也停止了流逝……
寺庙让傣文化延续说起曼旦这个由傣语音译而来的村名,我们说惯了汉语的舌头变得不听使唤。山路在不经意间转弯,汽车悄然驶上了一条平整的乡村便道,凤尾竹扑面而来,砂仁树叶如同绿玉带子,在晚风中摇曳;炊烟就在不远的前方,袅袅升起。曼旦村,这个几乎穷尽了我们想象力的村庄,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耸入云霄的望天树,碧绿的稻田,把曼旦村包围在正中央。80座干栏式木屋,人口,乡村便道腰带似的环绕着村落。便道两旁,流水潺潺,熟透了的瓜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刚下过雨的泥土散发着芬芳。村西头的寺庙里,气定神闲的和尚们倚着柱子,注视着我们这些外来者。
曼旦村有两座佛寺,今年刚建成的佛寺用黄色琉璃瓦盖成,如今是和尚们住宿的地方;紧挨旁边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旧佛寺,这里才是和尚们诵经念佛的地方。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傣族人信奉由印度传入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的一个支派,即“南传上座部佛教”,经由缅甸、泰国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小乘佛教提倡出家修行,西双版纳傣族男子过去从儿童时代起,大都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不过,对于傣族男子而言,出家更多的是一种仪式,他们一般都是要还俗的,还俗后便过上婚丧嫁娶的世俗生活。
如今,村里的傣族能认识傣文的人在渐渐减少,“都香”是傣族文化的传承之人。每晚七点,小和尚们坐成一排,由“都香”教他们认识傣文。我们无法听懂他们的学习内容,但在那一刻,语言已经不再是最大的交流障碍,透过那抑扬顿挫的幼稚童声,我们能读出的是专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声。
酸鱼让曼旦村富裕年以前,这里的人们居住在如今曼旦村东南一条狭长的山谷里。由于地势较低,全村人于年集体迁移,搬到现在村寨所在的位置。此后,村民们又将附近的两条河流引入山谷,并在原村寨两端筑起了堤坝,于是便有了如今的曼旦水库。除了灌溉之用,曼旦水库里还盛产生态鱼,用这里的鱼腌制而成的酸鱼,早已销到了勐腊、昆明,甚至更远的地方。
清晨第一缕阳光从山间探出头来,曼旦村周围的山间云蒸霞蔚,我们决定跟随村主任的女婿去看他收网。摩托车的声音在村里陆续响起,村民们骑车赶往曼旦水库,收获他们的成果。
桨声打破了水面的宁静,水面散发着雾气,青山倒映在绿水中。盛产生态鱼的水库属于所有村民,这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恩赐,早上收网,晚上布网,已成为曼旦村人的劳动之一。据波光丙介绍,每晚他们在水库里布下2-3个鱼网,便能在翌日清晨捕获20-30公斤鱼。
从水库里捕捞的鱼被村民带回家后,经过村民们的精心腌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酸鱼。我们看到,从曼旦水库里捕捞到的鱼大多是拇指大小的小白鱼。在腌制过程中,要先将鱼的内脏去除,洗干净,拌上盐以后再放入坛里。据村民介绍,酸鱼的腌制时间不等,冬天的腌制时间在10天左右,夏天的腌制时间约为一个星期。在这之后,酸鱼基本上腌熟了,然后再倒出来拌上米粉、辣椒和生姜,再放回坛里腌制2-3天,这样,傣家的美食腌酸鱼便制成了。
刺青正在消失的传统中午的村里有点安静,我们行走在村里,干栏式建筑下,傣家老人正在干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儿。老人们手执篾刀,编织篾货。太阳热烈,他们赤裸着上身,不经意间便露出了身上的神秘刺青。文身是傣族男子的重要特征,是傣族男子壮美的标志之一。按传统习俗,傣族男子到一定年纪都要文身,否则会受到岐视,特别是受妇女的岐视。甚至在以前,身上没有刺青的男人是很难娶到老婆的。
曼旦村的老人说,刺青在他们这里叫做“篌恭”(hougong,傣语音译),其意义除了是傣族男子壮美的标志外,还是他们的护身符。男子刺青是一个很正规的仪式,刺前得先烧香,并杀鸡祭祀。刺青一般由村中寺内的大佛爷来完成,在文刺过程中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一般要休息3到7天。
木霁弘(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曼旦是个很具魅力的村庄,它有三个特点:自然、文化、和谐,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也不抛弃现代文明,可以说它算是众多傣族村落的代表。
雷平阳(著名作家):曼旦村是无数个众多傣族村寨中的一个,类似曼旦村这样的傣族村寨各有各的独特魅力。傣族是一个南迁民族,他现在形成的文化、自然环境、人居现状是云南众多民族中融合得较好的民族,也许这片土地是专门为傣族人准备的。
(来源:太阳鸟深度旅行)
白癜风诊断白癜风前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