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资讯 >> 参考信息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近20多天的出差和调研,让我看到了很多,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关于乡村旅游中我看到的几个点。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一样,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迫切需要。
1、怎么认识乡村旅游?英子认为乡村旅游依旧是“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以农村为战场、农民为主体、农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目前很多地方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而发展,一味追求大、全,而“大而全、大而洋”,似乎问题的核心。乡村房屋建设、景点建设,按照城市的模式、风格和标准来办,变成城不城、乡不乡,不伦不类,“乡里人看不惯,城里人不愿住”的现象。
2、农民既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也是共享旅游受益的主体。要确保农民“受益”,让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学习、培训等提高农民发展能力,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赏花、农耕、采摘、等农业观光游,发展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儿、享农乐等农事生活体验游,发展赏民谣、唱山歌习民俗等传统文化鉴赏游,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探寻历史、感受传统的心理需求。
3、乡村旅游的核心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做到生产、生活、生态的合理组合。发挥乡村旅游牵着农民和市民、托着农村和城市、连着一产和三产的特性。生产,就是农业生产、手工技艺、文化创造等,融入开发之中,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甚至是核心的吸引物。生活,就是要把旅游活动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保持乡村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展示当地居民的特色习俗,体现他们人的文化价值,并赢得尊重与尊严。旅游就是去异地体验生活,乡村旅游不是长途旅游,是家门口的旅游,如同家常便饭,不需要精美奢华,但一定要健康可口。生态,就是要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乡土气息发展旅游,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与乡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工”与“自然”的差异。乡村旅游就是要让游客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田园风光、放松愉悦身心。
4、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创新、创业、创造,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中国农民的创新。不断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结合实际,大胆作为,走出一条既能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又能坚守住乡村旅游本色的创新。创业,引导更多的人通过获取自主型经营收入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创造,应该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从前旗的位置来说,它更像一个银川的精品郊区,旅游点很多,所以我们旅游路线也应该是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全域化,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旅游的目的地打造。充分利用我们核心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要素,让每方国土都成为优游的风景,让每项设施都具备宜游的功能,全面的推进“旅游+”“+旅游”,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资源利用、全时组织化,就是强调由分散经营走向组织化发展,同时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农村合作社、农家乐协会的作用,推动整体乡村旅游组织化发展。
去年西双版纳游学回来,记得西双版纳傣族的特色乡村旅游,对于云南省、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宣传模式,无论是基诺山寨还是傣族村寨,均是“公司+集体+农户”模式进行开发经营,由公司或者政府规划打造,选择部分家族的房屋对外开放展示生活习俗,从穿衣起居到日常生活,从文化活动到宗教信仰,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寨内村民(村民可自由选择做讲解员、习俗展示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寨子内摆摊做生意等)将这些串联起来,活脱脱一个流水线上的人文博物馆,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整个过程中,以宣扬习俗文化为主,体验当地生活次之,最后为乡土特产推广,而门票收入一部分用于发放工资,一部分用于村寨内的修建维护并补贴寨内村民。这样既让外界了解这个民族达到宣传的目的,同时还能解决就业保护文化传统,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多赢。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我们可以用到民族文化产业园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适度穿插地方景点或者特色线路推荐。
(安邦咨询公司常秉英)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白癜风遮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