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资讯 >> 西双版纳各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多少?(涨姿
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版纳各地名的由来,如有发现错误的地方请朋友们多多提
醒。先谢过了!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由于傣族和布朗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因此西双版纳的许多地名都打上了佛教的烙印。这些地名,大多数都是以佛祖悉达多·乔达磨——释迦牟尼来西双版纳传经走过的时间、群众的思想反映来命名的。其实,释迦牟尼是在印度国土上修炼成佛并在那里“得道”的,并未迈出印度国半步,更没有到过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群众所说的“帕召”或“帕召戈达麻”,也许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景洪景洪,黎明之城的意思。据说佛祖夜间巡游到这里时,正是黎明时分,他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景洪”。“景洪”是傣语,“景”为城镇,“洪”为黎明,“景洪”即黎明之城。救苦救难的佛主,经过千辛万苦来到勐泐地方,深入各村各寨,打坐讲经,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为使傣家皈依佛门,佛主的足迹踏遍了勐泐的山水水水。佛主白天讲经,夜里赶路,异常辛苦。当他翻山越岭进入景洪坝子看到傣家人居住的城池时,黎明之晨恰好降临。于是,佛主把眼前的城镇叫做景洪—黎明之城。
勐龙勐龙,“勐”为地方,“龙”为过分,“勐龙”意为过分的地方,勐龙原名叫勐阿底嘎麻纳,意为自由生产的地方。传说,佛祖到这个地方的一座山上传教,老百姓不知道他是谁,不去听他讲经而到河里自由自在地拿鱼摸虾,只有爷孙俩人去看望他。佛祖骂道:你们这地方不信佛,不赕佛,这里的人将来聪明和愚蠢都会过分的。于是,这个地方就得了“勐龙”这个名字。
勐仑勐仑,傣语,“勐”为地方,“仑”为柔软,意为柔软的地方。传说,佛祖巡游经南仑河头时,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感到很舒服,他有感地说:“这里的石头真柔软。”后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勐仑。
勐罕勐罕,“勐”为地方,“罕”为卷、裹,意为卷布的地方。民间传说,勐罕一带的傣族十分崇拜佛主释迦牟尼。一天,佛主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勐罕。人们听到消息便纷纷前来迎接,妇女们抱着自己纺织的白布“费罕”来恭迎佛主。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她们把“费罕”展开铺在释迦牟尼必经的小路上,让佛主踩着白布前行。由于路长布少,无法一次铺到村寨。因此,人们只好前边铺,后边卷,把卷起来的“费罕”拿到前面重铺,如此反复铺、反复卷,让佛主踩着“费罕”进入村寨讲经。这事使佛主感动不已,为让后人记住当年人们用白布铺路恭迎佛主的事,佛主特给当地赐名勐罕—边卷“费罕”边铺路的地方。
勐阿勐阿,原名叫勐安,傣语,“勐”为地方,“安”为傲慢,意为傲慢人居住的地方。传说,佛祖来到这里传经时,不见百姓来磕头朝拜,他认为这里的人傲慢无礼,便批评这里为“勐安”。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不听佛祖念经的自由,不欢迎佛祖不等于傲慢无礼,遂将“安”的谐音“阿”代替了“安”。“阿”是沸水滚落的意思。“勐阿”意为沸水滚落的地方。
西定西定乡的西定,也是傣语地名,“西”为拉,“定”为胡琴,意为拉琴。传说,佛祖来到这里禅经时,当地的傣族群众不仅用竹笋、稀饭等款待他,而且还“西定”为他助兴。于是佛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西定”,可理解为“善于拉琴的地方”。
勐腊勐腊县的勐腊,傣语,“勐”为地方。“腊”为茶叶、茶水,意为献茶水的地方。传说,当佛祖巡游到这里时,当地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将茶水献给佛祖解渴。因为献的茶水太多,佛祖把喝不完的茶水倒进了河里,河水顿时被茶水染黄了。于是这条河被后人称为南腊,意为茶水之河。勐腊因有这条河流过而得此名。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