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资讯 >> 勤劳酿甜蜜西双版纳州蜂产业蓬勃发展
8月3日,景洪市基诺山乡蜜蜂养殖发展基地充满喜庆气氛,新司土村委会蜂蜜采收员胡志平代表村委会领取了.7元蜂蜜分成,喜笑颜开。
新司土村委会共有多户人,其中户村民参与养蜂,每年产蜂多箱,村民每户每年增加多元收入。胡志平介绍,自己从年开始学习蜜蜂养殖,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养蜂多箱,年养蜂收入3万多元。胡志平边学边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从老式蜂箱管理、如何实现采收最大量、如何保存蜂蜜等方面,对村民进行养蜂技术指导。
西双版纳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有着丰富的热带蜜粉资源,据《云南蜜源植物》记载,现有各种高等植物多种,各种热带经物作物0万亩,能生产蜜的有9种(分别是澳洲坚果、荔枝(龙眼)、干菊、益母草、金光菊、咖啡、水锦树、飞机草、橡胶、咖啡等),同时有四季不间断的辅助蜜粉源多种(如玉米、水稻等),还有独特的蜜源经济作物澳洲坚果20万亩,咖啡5万亩和万亩天然橡胶林园以及极具特色的南药傣药蜜源,“常夏无冬”和“四季百花盛开”的湿润热带雨林气候,中蜂一年四季可繁殖、生产。
目前,西双版纳州蜜蜂养殖品种主要有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两种,产业发展中呈现中蜂养殖数量上升,意蜂养殖数量下降的趋势。
西双版纳州各民族有较长的传统饲养中蜂的历史,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养一桶蜂胜种两亩地”的说法,养殖方式主要以中华蜜蜂传统养殖为主,其以树桶、木箱等为蜂箱,在各家房檐屋下及树林周边,通过诱捕方式开展中蜂繁殖、养殖,收蜜时多为毁巢取蜜。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技术,养殖期中蜂飞逃现象严重,每群一年只能取1—2次蜜,蜂蜜产量平均3—5公斤,产量、质量和产业化程度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州外养蜂户携意蜂进入西双版纳州放蜂养殖,一段时间内带动了全州养蜂业,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目前意蜂养殖规模正逐年减少。
传统中华蜜蜂养殖在西双版纳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地方的农户都有养蜂习惯,养殖数量多的有多群,少的也有4—5群。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广中蜂养殖技术,州农业农村部门推广了中蜂活框养殖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每群产量平均到18—19公斤,单群产量提升明显。据统计,年末全州蜜蜂养殖约18万群,其中中蜂17万多群,生产蜂蜜吨(含意蜂),创产值约1.5亿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蜂蜜“品质天成、绿色健康”,中蜂终年享受天然植物花卉的滋养,蜂群健壮无疾,酿蜜时间长,蜂蜜成熟度高,故其蜜酶值高,花香馥郁,口感更香甜,成为西双版纳州蜂蜜产品有别于其他地区蜂蜜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蜜蜂养殖产业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将蜂蜜产业发展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及时组织成立了西双版纳州蜂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西双版纳州蜂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发展蜂产业的实施意见》,着手制定《西双版纳滇南中蜂活框养殖技术规范(试行)》,明确了发展目标。(记者罗桂华)
版权所有,请勿擅自下载作商业用途监制:岩温香责编:马萱编辑:岩罕叫联合发布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报社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西双版纳报社
联合出品
点开图片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