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黄荆老林景区位于泸州南部川黔两省交界处、古蔺县西北部,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带的赤水河流域。
史载,清乾隆四十一年(年),经四川永宁和贵州遵义、仁怀等三府官员会勘划界,收作官山永远封禁。至今,古树参天,环境幽深,故名“黄荆老林”。是地球同纬度(北纬28°)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这里生长着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古茶树,目前发现胸围达到0.3米的古茶树多颗,是我国唯一保持原生态还能够自然采摘的古茶山。
泸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泸州之茶树,……每登树采摘芽茶,心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很快将瓢口塞上)。比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性熟,彼人云,饮之疗风。通呼为泸茶。
——五代*毛文锡《茶谱》
《剑南东道七?泸州》则描写了古代泸州人住在茶树旁边,爬上古茶树采茶以及采茶后加工方法、功效,以及泸州茶的由来。
黄荆老林古茶树的起源和传承
一、起源于巴国,移种于三国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须贡之。”
巴蜀即是指四川、湖北、贵州、重庆,荼即是茶的古称,可见在多年前的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黄荆老林已经产茶了。
三国时期的“”是指诸葛亮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深入治理云南,使四川的茶种、先进种茶技术、茶叶文化进入云南,与云南传统的濮人种茶文化相交融,大幅提升了云南茶叶生产种植水平。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遭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
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腹地,海拔米的孔明山,至今现存高达9米的茶树多株,相传这是孔明南征时由士兵们撒籽成茶而长成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古六大茶山的茶叶源自四川,从泸州黄荆老林的茶叶栽培的历史看,为茶叶的移种传播提供了可靠证据。
二、唐宋种茶,明末撂荒
唐贞观元年(年),唐帝国初定,太宗皇帝深知泸州定则西南定的厉害。派开国功臣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授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州刺史。他坚决执行了唐王朝的是縻羁政策,除铁山平乱之外,对各少数民族部落,都采取团结发展经济的政策,一时间茶树种植,茶叶销售都成为国家重要对外贸易产品,四川地区雅安的藏茶,川东南云南的茶叶也开始走上了平稳发展的时代,所以没有重大的战事值得史官大书特书!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了“泸州产茶”的史实。
明朝万历~崇祯年间奢崇明造反失败,崇祯三年()明王朝改土归流,撤销永宁宣抚司,建叙永善后厅(旋改为军粮厅)隶属叙州府(今宜宾市),而永宁卫继续存在。由于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再到张献忠屠四川时。黄荆老林已经几乎无人居住。黄荆老林的古茶树极有可能是在那个时期撂荒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黄荆老林古茶树大部分是人工驯化过的品种。
三、封山二百年,今日见青天
清朝乾隆41年,川黔两省边民因抢占林地而经常发生边界争端,于是经四川永宁和贵州遵义、仁怀三府官员会堪,拟定地界,搬迁移民,实行封禁,将此处收作“官山”。黄荆老林开始了年的封山,古茶树在山里自生自灭……
瀘荼考(二)据《古蔺县外贸志》载:古蔺大树茶,又称古蔺大茶,分布在黄荆区笋子山一带。这里海拔1-米,方圆度华里。地边、山沟、岩坡和大森林内生长的茶树较多。据说,这些茶叶从来没有采完过。
中国茶科所三位茶叶专家,于年来古蔺对黄荆一带的大树茶进行考察后说:“黄荆大树茶香气浓,抗逆性强,是目前大树茶中较优的品种,既可直接利用,亦是可贵的育种材料,是珍贵的茶种资源。”早在年“全国茶树品种志”和年“四川茶叶”的书刊上,均称古蔺大树茶为优良品种。大树茶在这里生长有多年的历史,茶树为乔木型,高7-9米,树幅3-5米,树姿直立,分布稀疏,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脉6-9对,叶色深绿或浓绿,叶面平展光滑,叶质柔软,边绿锯齿稀疏;叶尾较长。
茶树耐寒性强,每年积雪期1-2个月,厚度5-8寸,次年春茶萌芽仍比一般的品种早15-20天,产量比一般品种高30%,茶叶耐冲泡,滋味醇和不苦涩,香气清鲜,内含物丰富,适制红茶,又适制绿茶。大树茶曾有过兴盛时期。据叙永县志(年整理)记载,“永宁县(包括现在的叙永、古蔺二县)曾年产茶多担。所产之茶制成做庄茶半成品,经运赤水转运泸州再运西康”。
建国后,年,西南茶叶公司在这里组织农民生产收购大树茶的粗叶一金玉茶0多担。当地人们称大树茶为荒山野茶,因系自生自灭,没有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的方式,除在已开垦的农耕地中者外,每年在八、九月时,人们三、五成群远道去林中砍下茶树的枝条捋叶,一般是早去晚归,有的还在途中人家找宿,一人一天可得生茶叶50-斤。-年,国家收购粗茶价格高,每交售粗茶2斤,即可购回0.5斤大米,为了鼓励农民多采荒茶,政府还给予价外补助,每交售1担粗茶,补贴3元,布票3.5寸
“大树茶”加工工艺古老而独具一格,在过去产茶叶兴旺时期,大部分农家都有一个专制茶叶的窑洞。茶窑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窑,深3-4尺,内长10多尺,宽2尺。窑塘下面放些竹竿,在竹竿上面铺一层篾席。二是火道,长5尺多。窑塘和火道均用条石砌成,燃料为木柴。茶窑上盖有房子,雨天也能操作。鲜叶采回后,放入铁锅内杀青,起锅后用手揉脚踩(俗称“熊掌茶”),然后放入窑塘里的竹席上烘烤,每次能烘烤粗茶1担左右。
年泸州日报报道了黄荆老林发现古茶树的新闻。年国家林业局正式下发《关于批准四川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认为黄荆老林符合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的条件,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正式获批。从此黄荆老林的古茶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黄荆深山老林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抓住机遇,在当地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投资了年产茶叶的生产加工车间。对黄荆老林茶山的古树茶进行分析研究,在尊重传统工艺基础上,积极试制出具有纯天然生态环境的高档古树茶,相信这一品种必然能够为当地知名特产多做出一个茶叶的品牌,也为当地的扶贫产业做出贡献。
黄荆老林的古茶树,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藏,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普洱净正文化发展公司)联合黄荆深山老林土特产公司,对黄荆老林宝藏进行保护性开发,集合社会资源,以共享经济模式,打造互联网+大健康模式,构建黄荆老林宝藏共享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共享这稀缺的生态自然资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