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资讯 >> 名山古纯是普洱茶的骗局吗
大约80%与普洱茶相关的话题都是围绕其核心价值展开的。
时至今日,普洱茶被提炼出的核心价值有两点:
一是越陈越香;二是山头古纯;
越陈越香,起码说明普洱茶的后期仓储是有变化的,因为其变化,所以才衍生出各种价值,比如多变的品饮价值、收藏甚至是投资价值;
而山头古纯,则是在越陈越香的基础上,强调了普洱茶的品饮价值!
关于越陈越香时代的讨论,以及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的崩盘,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此处按下不表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重心是:山头古纯是普洱茶的骗局吗?或者说名山古纯是普洱茶骗局吗?
一、三点说明:为什么消费者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既然是骗局,那一定有“骗”的部分,这个骗的部分有哪些呢?在个人的认知范围内,有三点:
1.自从资本、商家、品牌通过各种方式刻意炒作名山古纯,塑造名山古树的各种形象,夸大古树茶的品饮体验等营销方式大幅度提升名山古树的价格后。
消费者一方面,山头古树价格的暴涨与传统对于普洱茶的认知落差太大,会更加坚定山头古树茶是炒作骗局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没有正确的购茶渠道和没有建立正确的品饮体系时,很难领略名山古树茶高阶的品饮体验,所以会觉得被骗;
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名山古树茶的概念还没有诞生之前,普洱茶的原料价格其实不高,可能如今蜚声四海的冰岛班章不过就是百元,突然换了一个名称“名山古树”,就黄袍加身,价格翻了几十倍上百倍了?在普罗大众的观点看来,这已经不是属于骗的范畴,大约类似明抢了;
价格还是其次,名山古树与非名山古树的品鉴差距真的有价格差距那么大吗?古树的品饮体验与非古树的品饮体验到底有多大呢?
名山古树被营销者吹上天,这品饮体验就差没说喝完就成仙飞升了,喉吻润,破孤闷就已经很夸张了,还肌骨清、通仙灵……这是文学好吗,简直离谱。
这里只有两种解释:
一是,营销者的话有夸张的成分,“诱骗”消费者;二是,消费者喝不到真东西,更喝不懂真东西;
2.山头太多太乱了,不断细分山头、地块、树龄;创造新山头、新概念和新名词,消费者一是记不住,二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容易上当受骗;
这里也稍作解释:
如果你要喝山头古树,有些基础的知识点是必须知道的:
就拿古树茶来说,按树龄分,有单株、一类古树、二类古树、老树、大树、中树、小树等等;如果按照叶种分,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如果按植物形态学分,有人工种植型、过渡型古茶树、还有野生型古茶树……
再者,澜沧江流域那么大,保山、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等11个州市所属的个乡镇都产普洱茶,而单论临沧双江勐库镇,就有个寨子,且几乎每一个寨子都产古树茶。
说实话,即便我入行那么久,依然有许多寨子是没有听过的,而且每过几年就会出现一些新晋名山茶园,让人眼花缭乱。
业内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消费者呢?记不住这么多这么乱的山头倒也罢了,问题是,山头茶讲究“一山一味”,山头换了,味道就变了,这不是骗人吗?
消费者的内心肯定是这样想的:我只是想喝个茶而已,并非想要增加一个负担,学懂一门学问。
3.通过认知差、信息差、品饮差而造成利润差,让满大街的假货横行。
满大街的名山古树茶,价格高低不同,品质良莠不齐,这就不必过多赘述了吧!
无论如何,骗局的关键点在于:消费者花了钱,却没有获得等价的体验!
二、名山古树茶的真相是什么?
1.关于天价古树茶。
老实说,让我来评价“天价古树茶”这个问题,实在没有什么必要。毕竟,个人也是人微言轻。
几万,几十万一公斤的古树茶,是否值这个价,这不是我说了算的,唯一有发言权的人,是它的购买者。至于购买者出于什么心态,咱只能这样说:
花自个儿的钱买自个儿的茶,别人怎么说,无所谓,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若是以此为噱头,谋夺大利,诓骗广大消费者,那我也只能说,请相信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而古树茶的价格那么高,到底便宜了谁?到底谁才是真实的获利者?
我个人认为是茶农。因为我自己去买冰岛老寨古树茶的时候,也要真金白银的抱着3.5万,才能买一公斤。没办法,作为行业里的一份子,只能活在当下,不怀念过去,也不报希望于未来。
当然,绝对有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是卖老鼠肉的,收的是便宜的原料,卖的却是天价,以获取高额利润,竟确实也能卖得出去,甚至卖的很好,这当然让人气的跺脚。可是除了跺脚,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每一个成熟行业的标配,就是真假并行。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大抵如此吧。
2.古树与非古树。
我们先说:古树茶与非古树茶的差距大吗?
随着个人品饮体系的完善,和对于古树茶的理解加深,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非常大。
古树与非古树最直接的区别就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路径是不一样的。
换言之,古树茶的营养物质运输路径更长,做的功更多。
在我看过的所有关于古树与非古树的描述里,我认为这一条比较贴合实际情况:
古树与非古树最大的区别在:清晰度
这个清晰度可以类别电影画质,比如古树茶的清晰度是p,老树茶的是p,中小树茶的是p,以此类推,逐渐递减……
清晰度用来理解古树与非古树的区别当然容易,但具体在嘴巴里如何区分的呢?
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可能都不一样,就个人而言,通过茶汤的入喉感来判断古树茶的树龄,几乎可以做到90%的正确率!
换言之,树龄越大,茶汤的入喉感越清晰;树龄越小,入喉感越模糊。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茶汤的品饮体验要综合来判断,并不是树龄越大越好。
3.名山古树与非名山古树
如果能判断古树与非古树,再来判断名山与非名山,就简单的多。
那名山与非名山的差距大吗?
在个人喝过的临沧、勐海、易武片区的一线名山的品饮体验而言,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非常大!
如果是以前,别人问我名山与非名山的区别是什么,我会回答:名山茶特点更鲜明。比如冰岛的冰糖甜、昔归的菌香、老班章的霸气、薄荷塘的清凉感。
无疑,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因为冰岛片区,或者整个勐库西半山品质稍高的产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糖甜,那何谓更突出的冰糖甜呢?看似干货,实则难以运用。
但如果是现在,我会告诉大家,名山古树与非名山古树最大的区别在汤质。
汤质就是茶汤的质感,包括茶汤的香气、粗细、厚薄、劲道四个方面。名山古树茶一定是汤香好、水路细、茶汤厚、有劲道的,毋庸置疑!
如果你喝到了一个茶,四项皆备,可是山头并不出名,那请珍惜这个山头,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涨价了!
4.关于无限细分山头和树龄的问题,我在其他文章里已经说过,此处就不老生常谈了。
三、关于名山古树茶是否是骗局,还有这八句话想说!
1.炒作也好、天价茶也罢,都是山头茶的个例,并非山头茶的常态。被炒作的山头古树确实有更高的辨识度,并非所有的山头茶都能炒作成功,山头古树茶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当我们回头去看时,真正能被消费者记住的山头也只有这么几个。
2.山头古树茶的品鉴是有门槛的。它更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诗词、书法和绘画,是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度的接触过书法,便只能欣赏那些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当你跟他谈论一篇书法作品的点画之劲道,结字之精巧,章法之精妙时,他也会觉得你在骗他,不就是提笔写字吗,哪里来这么讲究;山头古树茶也一样,如果一个茶友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饮体系,当你跟他谈论一款茶的水路、喉韵、气韵时,他会觉得你在讲玄学,没有深度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3.山头分级带来的消费分级已经是行业现状了。所以其实山头茶本身是不具备性价比的,对于茶友而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山头就好;
4.真正买古董的人也不会想着去地摊上捡便宜,即便能捡到便宜,不过个例罢了,真正消费山头古树茶那群人也一样。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品鉴能力,不是那种被人随便忽悠两句就下单的,另一方面,一定会有自己可信赖的购茶渠道;所以,满大街的9.9块冰岛老班章,是假货,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5.还是那句老话,不要用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职业,茶友们不要过分信赖自己的品鉴体系,大多数情况下:常识比知识重要,多喝多总结比多看重要,自己的真实体验最重要;
6.名山古树茶,先喝懂古树,再喝名山;因为古树有规律,名山没有规律;树龄不是好茶的唯一标准,但绝对是重要标准;
7.对于新手茶友而言,交学费是必然的,只是多少的问题。习茶路上如果能找到对的人或圈子或渠道,往往能事半功倍。
8.关于名山古树,请记住这四句话:但凡名山,一定有好茶;好茶,未必全都在名山;名山茶,也未必全都好;你喝到的名山未必是真名山。
只要是普洱茶,就逃离不开:原料、工艺和仓储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