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景区 >> 我们傣泰民族及傣族姓名的由来,傣族人都看
傣(泰)族先民在汉史文献中有较多记载,是从西汉王朝(公元前~公元25年)开始的。但根据傣(泰)族史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以及目前中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傣(泰)族历史的书刊和文章,傣(泰)民族历史至今应当有年至年了。也就是说傣(泰)民族从百越族群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民族——傣(泰)民族,即自称为傣(泰)民族的历史已有年左右了。
傣泰民族(ThaiNationality),在中国称为“傣族”,在其他国家多称作“泰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万左右,中国境内有万左右。
傣泰民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乌蛮”、“白蛮”、“白衣”、“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民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傣泰民族虽有不同他称,但均自称“Tai”或“Dai”或两者之间的发音。 傣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分暹罗、兰纳、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文字有暹罗体、澜沧体、兰纳体、端体、绷体、哪体、阿洪体等七种字体。
傣族姓名的由来
最早,傣族都是有名无姓。婴儿出生后,通常按性别和父母喜好取名。男性为岩(ái)某某,女性为玉某某;如果是贵族子女,则以召、喃代岩、玉,男的叫召某某,女的叫喃某某。岩/召、玉/喃后面的字多依其父母对子女心意而取,如男性岩罕(傣语的罕是金子)这个名字,表示父母有惜子如金之意;女性玉香(傣语香为玉石)这个名字,则表示父母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有些父母还会根据婴儿特征、出生时辰、出生地点等给子女命名。
傣族姓名的由来
后来,有些地方的傣族开始将排行也列入命名规则,不仅仅只是“岩”、“玉”等单调的称呼。如长子以“岩”开始叫“岩某某”、次子以“依”开始叫“依某某”、三子以“桑”开始叫“桑某某”、四子以“赛”开始叫“赛某某”,依次类推,一般不超过第八个;长女以“叶”开始叫“叶某某”、次女以“玉”开始叫“玉某某”、三女以“安”开始叫“安某某”,依次类推,一般不超过第六个。还将男女分开排列,即兄弟不与姐妹相排。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第一胎和第二胎都是男孩,分别叫“岩某某”、“依某某”,而第三胎是女孩,她不能叫“桑某某”,而得叫“叶某某”,其妹妹依次叫“玉某某”、“安某某”。不是同胞也续排,即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均可续排。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区别和分辨民族内部这一群与那一群的特征、身份地位,理清世系血源关系及世族发展脉络,傣族在完善命名规则的同时,开始产生了姓氏。最早,姓氏只是傣族上层的专利,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普及。各地傣族发展不同,姓氏也有一定的差异。
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姓氏
居住在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即普洱、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这些地区也是傣族传统的世居地,自十二世纪末开始,一直是傣族勐泐王国的领地,虽长期臣服于中原王朝,但因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并不是特别重要,一直被中原王朝所忽略,直到共产党执政后,才有大规模汉族进入,姓氏观念才在傣族民间普及。这些地区的傣族姓氏相对比较简单,大致有几种情况:1.人名的第一个字转变而来。因早期的傣族都是有名无姓,普洱、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继承了这一特点,男性多为岩(ái)某某,女性多为玉某某;如果是贵族子女,则以召、喃代替岩、玉,男的叫“召某某”,女的叫“喃某某”。所以,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大多数姓“岩”、“召”、“玉”、“喃”等姓氏。
2.贵族尊称转译为姓氏。傣族男性贵族和官员多被尊称为“召”和“岛”,在勐泐第五代王岛亨龙时,中原朝廷将奏文中岛亨龙的“岛”译为“刀”,自此以后,勐泐王的汉名都是“刀”字起头。”如今,很多有名无姓的傣族也跟随早期的贵族,采用“刀”作为自己的姓氏。3.模仿汉族为自己冠姓。有些汉语水平知识比较深厚的傣族,在给子女取名时不再使用岩、召、玉、喃、刀等非常普遍的傣族姓氏,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汉族为自己的家族冠一个永久姓氏。
特区政府批复成立的唯一官方网络传媒,商业资讯发布主要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