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充满民族风情的旅游之地西双版纳欢迎你

发布时间:2020-10-12 10:32:10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m.39.net/pf/a_4457216.html

西双版纳世居着十二种少数民族,形成了集生态文化、村寨文化、宗教文化和普洱茶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鲜明并富有强烈吸引力的雨林文化。氤氲的空气,原始的植被,婆娑的椰枝,古朴的竹楼,吉祥的白象,灵动的孔雀,婀娜的傣家少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便是年年岁岁宾客往来的神秘指引。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深埋在多少人心中不眠不休的纯美梦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信奉小乘佛教,自古将孔雀和大象视为吉祥物。傣族少女服饰优美、容姿秀丽、能歌善舞,是西双版纳迷人的景致之一。

傣族民居、傣家竹楼颇具特色,大多临江河湖畔而建,是上下两层的干栏式建筑,周围绿树环绕,花香扑鼻,令人赏心悦目。

水在傣族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的许多节日、习俗与水有关,例如辞旧迎新的泼水节。傣家人十分在意水源的清洁:路过傣家寨子时,切记不可往水井里扔东西。

傣族婚恋习俗傣族男女恋爱自由,每当新年来临,姑娘们将做好的四角缀有缨须的菱形花布包在丢包场丢给意中人,这就是著名的“丢包"活动:小伙子夜晚来到中意的姑娘家楼下吹笛表白心意,叫做“串姑娘”,有意的姑娘会随小伙到竹林中密谈。傣族的婚礼也很有情趣,两家请客,但婚礼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的仪式是为新郎新娘栓线,表示把两颗心栓在起。

西双版纳——哈尼族

西双版纳哈尼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玉溪市、哀牢山等地带,传说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至前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哈尼族便是其中之一。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属高原民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彝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人口约18万余人。一千多年前,哈尼族的先民们唱着古老的歌,从“罗玛阿美”南下,跨过一座座大山,涉过一条条大河,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走进了古老神秘的“勐巴拉娜西”,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找到了“美好的居地”。从此,“汲水南匡河,居留勐泐地”。

其实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并不仅仅只是小编提到的这两个,还有很多,剩下的就交给各位来补充吧~

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热带雨林景区,名人名树园,百竹园,国树国花园,滇南热带野生花卉园,百香园、野生姜园等。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旖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线,成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之地。

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傣语中“曼”是村庄的意思,“听”,是种树栽花的意思。在傣族历史上曾为封建领主召片领和土司们游玩赏花之所。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个公园是个鸟语花香,五彩缤纷的天然的村寨式公园。

进入曼听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全身铜像。铜像左边是泰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株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周恩来总理年曾在这里参加过泼水节,于是乎就刻了这个铜像留作纪念。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的前身是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是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

据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寺于年被毁于战争,今天我们看到的寺庙建于年11月,取名勐泐大佛寺。

西双版纳傣族园

众所周知,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如果不是4月出行,也不用担心,去傣族园的天天泼水节广场也可以参加泼水节,这里每天上演两场,场面壮观,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浓郁的傣家文化。

从森林到到粮田,从动物到植物,从民族到信仰,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如西双版纳一样,特色非凡。时间赋予了生命意义,时间放在什么地方就得到怎样的生命。那不如就趁着小长假把这段时间放在西双版纳吧!

(图片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ijianpm.com/lyjt/230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