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云南西双版纳曼迈寨,拉祜过年初体验

发布时间:2025/1/17 10:52:13   点击数: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源于古代羌人,传说中来自遥远的雪域高原,号称“天祜猎神”的部落。拉祜族过的年叫拉祜扩节,许多地区拉祜族的拉祜扩节与汉族春节时间相同,贺开曼迈寨的拉祜扩节的时间则是在12月。如果在地图上搜“曼迈”,结果会让人很困惑,重名的简直太多了。这里详细的地址是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曼迈寨。到达村子,下车即看到了很多盛装的村民。小朋友敲鼓嬉戏,老人含笑站在一旁。现在的妇女都不再遵从古老的习俗剃光头,只有少数年长的老人留着短发。这种稻草、纸和纸币扎成的“花树”叫做“伏比节”,是祭祀用的东西。人们手抓稻米洒向花树,然后双手合十祈祷。一个很会摆pose的小女孩。然后,她回到家把衣服脱了,光着跑了出来。被妈妈看到,领回家教训了一顿。小女孩的哥哥,站在自家一层的屋顶平台上。这是寨子里最后一座传统老建筑了。贺开曼迈一带的建筑受傣族建筑影响较多,以“杆栏式”为主。近年来,由于茶叶价格上涨,村民收入增加,老旧的房屋基本都已翻新,建筑材料也有所改变。房屋的小主人和我们玩到了一起。中午,寨里的居民在“大佛主”家聚餐。寨民准备的年粑。捏出来的粑粑通常是圆的,寓意着团团圆圆、凡事圆圆满满。接待我们的主人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告诉我们与傣族不同,拉祜族在喝酒的时候喊的祝词是“多~多!多!”(四声,短音)。中间右侧酱汁式的一小碗是牛肉剁生,顾名思义是将牛肉剁碎,加调料生吃。吃不出太多的牛肉味儿,但一点也不腥。拉枯族取名的方式很独特,人名均有两个音节,没有姓,第一音节表示性别,第二音节是名字。凡是男性都以“扎”字开头,后面加当日属相为名,女性则冠以“娜”字加属相为名。“扎”意为强悍、勇敢,“娜”则是苗条、贤淑的意思。至于拉祜年的具体日子,主人则告诉我们没有固定哪一天,大概这一段时间,“大佛主”(掌管宗教的村寨首领,可能是为了让我们理解翻译为此)说是哪天就定哪天。年过年时间是14—16日,14号据朋友说是杀牛,我们则赶上了16号的传统歌舞表演。表演的地点在寨庙前的小广场。在曼迈拉祜族的意识里,东方是人和神居住和出入的方向,所以他们神圣的寨庙坐落在寨子东方的山头上,全寨大部分的村民家可以很远就能看见寨庙。由于寨庙我们并不能进,不清楚里面进行了什么程序。茶哥代表我们敬酒。下午两点,已有少数人在寨庙前,围成小圈,一边起劲地敲着铓锣打着鼓,一边等其他人。陆陆续续有队伍到来,男人们或是抬着一支支细竹杆,上面挑着用绵纸做的幡,或者抱着“伏比节”花树(偶尔也有女人)。女人们全部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斜挎布包或拿着竹筒,有的牵着、背着或抱着孩子。客人也依样向“伏比节”撒稻米祈祷祝福。越来越多人加入舞蹈的行列。舞步和节奏虽然简单,却不影响人的快乐。围观的人们互相抛撒米粒,并发出“洒——洒——”的声音,相互微笑祝福。还有队伍中不能忽视活跃的儿童。一旁观看的老人。由于回景洪路途较远,舞蹈庆祝未结束,我们就离开了曼迈,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更多的了解拉祜族,了解云南的少数民族。拉祜族是山地民族,部落间习俗也不尽相同,网上能查证的资料很少,如有错误请通知更正,谢谢!更多旅游分享,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ijianpm.com/lyyj/275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