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普洱茶之
普洱茶的由来
普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近年来普洱茶继明清后又一次声名大振,不仅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市场畅销,还出口到日本、法国等国家,国内各大城市也热销起来。但由于普洱茶不属于传统的中原茶系,没有龙井、铁观音、岩茶等的“声名显赫”,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普洱茶”一词,最早见于明代谢肇浙的《滇略》,其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的记载。其中的“普茶”即普洱茶。明代万历年间,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明代编纂的《云南通志》记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这两本书里,一致将普洱一词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无变。普洱茶历史久远,其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较主流的看法认为,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被命名为普洱茶,是因为当时的普洱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茶叶由这里向各地运出。
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规格的紧压茶。虽然普洱茶的得名始自明清,但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生产历史却更为久远。云南历史上最初生产利用的茶叶就是普洱茶。现代普洱茶特指的是由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而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条件下快速发酵形成的具有陈化风味的产品。普洱茶不似绿茶清寒,也不似红茶浓烈,历史上被归为黑茶类。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消费认识,这种划分现在存在很大争议。云南大叶种茶属性物质重,加工的晒青毛茶苦涩浓烈,但经发酵陈化后,浓烈性味得以收敛,杂味散失,转为醇厚甘滑,独具陈香。历史上的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定义上的差别是普洱茶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
远方红酒馆
lpnn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