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美食攻略 >> 水花放,傣家旺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也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源于梵语,意思是周转、变更和转移,是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的时候。所以浴佛家在傣语里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由此可见,泼水节在傣族当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传统。作为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举行,其中内容十分多彩,除了民俗活动、艺术表演外,还有经贸交流等类别的活动,场面热闹非凡,泼水、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舞孔雀舞等活动大大丰富了节日氛围。
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便申报了傣族泼水节列入非遗项目,后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泼水节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广为流传,在傣族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泼水节在当地影响不断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到了节日那天,傣族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来庆祝节日的到来,妇女们会挑着一担清水前往佛像为其洗尘,用虔诚的心灵祈求佛灵保佑,这一过程便是浴佛。在一系列准备完毕后,盛大的泼水节就开始了,人们集体聚合,相互泼水,笑容恣意地舒展在他们的脸上,大家嬉闹狂欢,挥动手腕,水珠四溅,把水泼在对方身上是表示祝福的愿望,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拥抱美好幸福的生活与未来。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在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活泼泼回到了少年时代,也有文雅之人则会选择用树枝蘸着水泼,这样幅度不大,动作轻柔,也能传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泼出去形成的水花在空中随着人们的高呼声绽放开来,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朗,人们希望自己全身湿透,带满祝福。
当夜幕来临的时候,村寨鼓乐喧天,人们纵情歌舞,欢呼雀跃。在泼水节的第一天,人们可以随意泼洒,进人家家门可泼,见人可泼,只是忌乱泼和用脏水泼。在泼水节第二天和第三天,附近各村寨便开始互相泼水。到了第四天,泼水节就进入自由泼的状态,不再举行集体活动了。
泼水节全面展现了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体,为傣族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价值意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