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 >> 旅游指南 >> ldquo我是如何以旅行为生,当上行
白驹过隙,这位被我们内部称为「移动图书馆」的圈圈,已经成为行影线路背后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01.
“40岁,想和年轻人说的一句话”
不少投资人都问过我们,圈圈为什么要加入行影。的确,圈圈入职那年,女儿刚刚出生,而他刚刚过了36岁的生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从上市公司跳槽到当时只是「雏形公司」的行影,都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在后来的某一天,我们打开投影一起看电影《白日梦想家》,圈圈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那一刻,我心里好像突然有了答案——「人应该要为了某些东西而活着。」▲电影《白日梦想家》截图和圈圈共事4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乍眼一看圈圈的履历,似乎拿的是一个乖学霸的人生剧本:父母从政,家境殷实,在广州Top2的省实验中学毕业后,顺利考上南京大学的地理专业,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毕业后进入安稳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部门工作。▲流浪中国ing的圈圈但藏不住的是骨子里的叛逆。读大学的4年,有假期就往远处跑;进入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10年,常常东南西北地出差,到某个城市一呆就是一两个月,有了空暇时间,拿上地图、背上背包,就开始了探险之旅,就这样把全国都跑遍了。路上什么都遇到过,泥石流塌方不得不借住当地陌生藏民家里、森林迷路饿了一天一夜……却从来没有害怕过。▲15年前的亚丁,流浪中国ing的圈圈后来说脱离体制就脱离体制,即使那时候已经33岁,凭的是有底气的勇敢,敢顶住压力去做喜欢的事儿。处在一个基本都是90后的团队,圈圈依然能游刃有余地和我们讨论《三体》、《鬼吹灯》、《权力的游戏》……▲成为行影产品经理的圈圈
行影能在一种80后、70后代表的旅行社中迅速崛起,是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年轻人才懂年轻人想要的旅行是怎么样的。年轻不指年轻,更是心态。我在圈圈身上,看到了我们团队共有的特点:仿佛到60岁也能嚣张起来的勇敢。我问圈圈:「在你40岁这一年,你最想对年轻人说一句什么?」他回答:「死并不是人生的归途,理想才是。」▲流浪中国ing的圈圈02.
“设计线路,一定要有人性的味道”
其实我们很庆幸圈圈没有传统旅游行业的工作经验。因为进入传统旅游行业后,设计线路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固化的传统思维。而圈圈设计线路时的第一想法是:如果我自己去这个地方,或者带家人朋友去这个地方,要怎么玩才最极致/最舒服/最高性价比。所以你会发现,行影的很多线路根本不按套路来玩、市面上也极少同款。▲圈圈的地图笔记。每在书上/网络上看到新的隐藏秘境,他都会记录下来,逐一去踩线如果你有仔细研究过行影的线路,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圈圈烙印」:在城市里加入书店巡礼、在沙溪古镇骑马、在东北当地人家里包饺子、在大理学扎染、在香格里拉疗愈画室里学画画、在高原泡地道的温泉……
这也是行影线路中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人性的味道」。
▲行影旅行客照
圈圈说:“等大家的阅历更多一点,就会发现,旅行的意义远不止看风景。现代人对手机电脑的依赖度太高,看似每天吸收海量的信息,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
“我希望所有参加行影旅行的朋友,在辽阔的星空大海山川下,能有一段纯粹的时间与空间,去与自己的家人朋友交流,去认识新朋友,去与自己对话。也能在旅行中获得在自己期望之外的另外一些东西。”
我们一位用户朋友
王晨芸说,4年前参加过行影的旅行,后来也报名过其他旅行社的线路,但至今依然是我们最最最铁的粉,依然会复购,每次身边的朋友问到旅行相关问题,就直接把行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