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名胜古迹西双版纳傣族佛寺

发布时间:2023-9-28 11:04:53   点击数:
云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4359

西双版纳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而傣族又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据说,傣族也是信奉佛教的,你们对西双版纳的傣族佛寺感兴趣吗?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座著名的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希望大家能喜欢。

傣族把佛教传入的时间定为傣历元年(公元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以后,由于受到当地原始宗教的反抗,到十二、十三世纪以后,才在这里立住脚,开始兴盛起来,各村寨陆续盖起了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建有佛塔,佛寺周围,大多植有风尾竹、麻阁树、菩提树、芒果树、槟榔树以及缅桂花、吊钟花、喇叭花等奇花异木,使佛寺显得端庄肃穆。佛寺、佛塔是傣族群众活动的中心场地,是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雄伟壮观,建筑样式以重桥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面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尼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橡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钱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风的形象,风格特殊。曼飞龙笋塔西侧那座开敞“布苏”(戒堂,是和尚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式样:在重檐三面坡长方形佛寺的一侧的中堂部分处,建一样高两檐,另一侧有端坡的大厅,两边矮一檐,各建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间。以上三部分联系着的地方,檐下都打通连成一整体,成了座开敞式戒堂。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番傣家风光。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个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无墙壁、四通八达,供人出进,虽属重复建筑,由于布置巧妙,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

离勐海县城14公里处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独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为砖木结构,星八角形。亭身有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盖着缅瓦,8个亭角偏度,自下而上,层层收缩,重叠美观,直到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别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称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建于公元年,已有近年历史,是景真地区的中心佛寺。在傣历每月15和30两日,景真地区的佛谷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各佛寺佛殿内部由佛座、僧座和经书台三部分组成。佛座上塑的释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宽,成“”形。身材瘦小,眉清目秀,双手扶膝,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使人产生对傣族历史追溯的好奇心。

佛寺旁边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佛塔主要有:缅式钟形佛塔、亭阁式佛塔、泰式金刚座佛塔、高基座佛塔、串字形佛塔、八角形密檐式塔,千姿百态。这些塔基本上由砖砌成,外敷石灰、涂料,大多是实心塔。景洪曼飞龙佛塔属泰式金刚座塔。这座像拔地而起的春笋的佛塔是由三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傣族头人主持建造的,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是多年。塔基呈梅花状,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围绕着八个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层葫芦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龛里有佛像。九塔全立在八边形须弥式基座上,各塔原全身白色,现为银灰色,塔刹为金色。塔上有各种彩绘、雕塑,看上去古朴而精美。龛上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

佛塔和佛寺的周围有泥塑的白象、雄狮、龙。那龙的造型由公鸡、蛇、汉族龙的形象揉合而成,以示跟汉族龙的区别。有的两条龙扭在一起,造型十分独特,颇有气势。

你们觉得这座佛寺怎么样?喜欢吗?有兴趣来深入了解下吗?在那些历史文物中,您可以发掘出人类历史、宗教、民俗、建筑、文化艺术等深而广的渊源和丰富的宝藏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ijianpm.com/lyzn/25943.html
------分隔线----------------------------